2016年第25屆波蘭華沙國際海報雙年展將不再公開募集作品
發表時間:2016-11-10 BY:濟南莫都設計 瀏覽: 次
始創于1966年的 波蘭華沙國際海報雙年展(IPB/International Poster Biennale in Warsaw)在2015年9月發布了一則簡訊:2016年第25屆波蘭華沙國際海報雙年展 不再公開募集作品,波蘭華沙國際海報雙年展 辦公室停止運作……第25屆波蘭華沙國際海報雙年展改為策展項目(邀請參展作品)。
這則簡訊很短,迄今為止沒有更多消息,可以肯定的是第25屆不會是一屆比賽了……如果26屆不再改變制度,或者干脆沒有了26屆,那么此前的24屆就是 波蘭華沙國際海報雙年展 的終點,當然我們都不希望如此,畢竟這是一個擁有50周年歷史,成就了很多設計師的王牌設計比賽項目!然而,不得不承認,特別是歐美年輕一代設計師不再像上一代設計師那么熱衷于參加純粹的海報設計比賽……在互聯網及數字媒體發達的今時今日,海報(最早叫“招貼”)也不再像早年那么重要,比如早期在歐美劇院盛行的戲劇招貼,歐洲很多老AGI會員可是以劇院招貼為生的,而今,往不如昔,小劇院大部分已經關門,大劇院的資訊傳播手段也變得多樣,比如網站,動畫,簡訊等等,招貼已經邊緣化……招貼在中國,民國時期的大上海也非常盛行,那時有些藝術家兼設計師(當時叫廣告畫師)至今還有很廣泛的影響力,比如張光宇,杭穉英等,而現代招貼的興起是在改革開放之后,這個時期真正在設計界具有影響力的作品基本都是以參賽為目的,沒有真實客戶的自創作品。發展至今,這種狀況更加嚴重……為參賽而創作海報似乎成了設計師本職工作之外,最享受的自娛自樂項目之一。
全球具有廣泛代表性的幾大海報設計比賽參賽作品也每況愈下,記者對比了數屆的數據后發現,如富山海報三年展、芬蘭拉赫蒂海報雙年展等,從數量、作品品質等方方面面逐年下降,甚至連 東京TDC 這樣的綜合性比賽,上屆的參賽作品數量都遭遇嚴重下降!早期聲名遠播的 肖蒙國際海報節 則逐漸被邊緣化……在數字化大潮的當今世界,最老牌的企業文化雜志,資生堂旗下的《花椿》宣布停止出版印刷刊物,轉為純粹的數字電子雜志,這是一個時代的結束!那么,以往那些具有引導地位的傳統比賽,如果不跟隨時代的步伐,它們會如何走向呢?記者僅談論一下這個事實,未來無法預測!
這則簡訊很短,迄今為止沒有更多消息,可以肯定的是第25屆不會是一屆比賽了……如果26屆不再改變制度,或者干脆沒有了26屆,那么此前的24屆就是 波蘭華沙國際海報雙年展 的終點,當然我們都不希望如此,畢竟這是一個擁有50周年歷史,成就了很多設計師的王牌設計比賽項目!然而,不得不承認,特別是歐美年輕一代設計師不再像上一代設計師那么熱衷于參加純粹的海報設計比賽……在互聯網及數字媒體發達的今時今日,海報(最早叫“招貼”)也不再像早年那么重要,比如早期在歐美劇院盛行的戲劇招貼,歐洲很多老AGI會員可是以劇院招貼為生的,而今,往不如昔,小劇院大部分已經關門,大劇院的資訊傳播手段也變得多樣,比如網站,動畫,簡訊等等,招貼已經邊緣化……招貼在中國,民國時期的大上海也非常盛行,那時有些藝術家兼設計師(當時叫廣告畫師)至今還有很廣泛的影響力,比如張光宇,杭穉英等,而現代招貼的興起是在改革開放之后,這個時期真正在設計界具有影響力的作品基本都是以參賽為目的,沒有真實客戶的自創作品。發展至今,這種狀況更加嚴重……為參賽而創作海報似乎成了設計師本職工作之外,最享受的自娛自樂項目之一。
全球具有廣泛代表性的幾大海報設計比賽參賽作品也每況愈下,記者對比了數屆的數據后發現,如富山海報三年展、芬蘭拉赫蒂海報雙年展等,從數量、作品品質等方方面面逐年下降,甚至連 東京TDC 這樣的綜合性比賽,上屆的參賽作品數量都遭遇嚴重下降!早期聲名遠播的 肖蒙國際海報節 則逐漸被邊緣化……在數字化大潮的當今世界,最老牌的企業文化雜志,資生堂旗下的《花椿》宣布停止出版印刷刊物,轉為純粹的數字電子雜志,這是一個時代的結束!那么,以往那些具有引導地位的傳統比賽,如果不跟隨時代的步伐,它們會如何走向呢?記者僅談論一下這個事實,未來無法預測!
上一篇:濟南莫都視覺設計
下一篇:濟南包裝設計-商品包裝怎么運用色彩